查看原文
其他

他是老一辈作曲家,创作歌剧《江姐》,写出《报答》《红梅赞》《我爱祖国的蓝天》《兵哥哥》……

传歌人民歌君 民歌中国 2022-05-16
民歌中国信息,从这里触达民歌圈

他是老一辈作曲家,创作的《红梅赞》《绣红旗》《我爱祖国的蓝天》《兵哥哥》《报答》《我从新疆来》《为人民服务》等作品均有着极高的传唱度;他曾参与大型民族歌剧《江姐》的创作,为中国文艺界留下了一部跨时代的文艺巨作;他是原空政文工团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前辈,也是一位奋战在艺术界第一线的“老兵”。他就是我国著名作曲家——羊鸣

1年少参军,跟随队长学习作曲

1947年,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解放军进入了羊鸣所在的县城。那时,羊鸣刚满13岁,还在上小学,对国家大事仅有一个模糊的概念。不过,他却清晰地感受到,周围一切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:解放军一来,像是迷雾中的一道曙光一样,为这个小县城带来了久违的温暖。



看到这番景象,羊鸣就暗自下定了决心:这辈子一定要像他们一样,为人民带去阳光。于是,羊鸣瞒着父亲,偷偷地来到了参军报名处,“混”在了一批青年人中。为了能够穿上那身梦寐以求的军装,他还把自己的年龄虚报成了十五岁。就这样,羊鸣成为了一名“小文艺兵”,被分配到了安东军区文工团中。

来到了文工团后,这个机灵的小男孩立即被五花八门的乐器吸引住了。打击乐、吹长笛、拉提琴……只要是乐器,他什么都会,什么都玩。不过,最吸引他的,却是乐队队长谱写的一张张乐谱。每次听到队长创作出的曲目时,羊鸣都佩服不已。于是,在羊鸣的苦苦哀求下,这位乐队队长就成为了羊鸣在作曲上的第一位老师

那时,队长常常会带着小羊鸣四处采风,批改他创作出的小曲小调。时过境迁,如今,年逾八十的羊鸣对很多事情的记忆已经变得模糊。然而,队长的一句话,却始终被他谨记在心中——“音乐在哪里?在人民当中。你要想成为人民音乐家,就必须到人民中去。”


↓视频:佟铁鑫《我爱祖国的蓝天》


2相遇阎肃,爱上祖国的蓝天

在文工团打下扎实的音乐基础后,羊鸣顺利考入了东北音乐专科学校,接受了专业的作曲训练。大学毕业后,成绩优异、作品众多的羊鸣,被空政的领导“相中”。于是,他从沈阳一路奔波,赶到了北京,成为了空政文工团的创作员。当时,就连羊鸣自己也不会想到,自己将会把一生都奉献给空政文工团。

1961年,羊鸣与团内的另一个青年人被“撮合”到了一起。二人被分派到广州空军的一个战斗部队去体验生活、调研采风。在八个月的生活中,激情澎湃的羊鸣不仅与部队中的飞行员打成了一片,更与那位总是笑呵呵的年轻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。这个年轻人,就是日后成为词坛大师的阎肃


资料图片:阎肃和羊鸣


看到飞行员整装待发,看到战斗机轰鸣而翔,羊鸣的心中满是激动。在他的眼中,每一位飞行员的心中,都有着一份生活中的浪漫、一份蓝天下的激情。他决定,要为这些翱翔在蓝天之上的“诗人”们,写一首歌。于是,我们就听到了这首被誉为“空军主题曲”的作品——《我爱祖国的蓝天》

歌曲创作后不久,立即引发了巨大的反响,并在全国迅速传唱开来。豪情、激情、热血、斗志……这些歌曲中所展现出来的空军精神,不仅令广大的音乐爱好者无比沉醉,更让许多年轻的小伙子立志成为空军的一员。

在《我爱祖国的蓝天》之后,羊鸣趁热打铁,又创作出了许多优秀的空军歌曲。不过,在数十年的创作生涯中,羊鸣最感到骄傲的,却是一部歌剧。这部歌剧,就是享誉全国、历久而不衰的民族经典——《江姐》


↓视频:杨维忠《红梅赞》(1978年电影原声)↓


3为《江姐》呕心沥血,为音乐奉献一生

1962年,罗广斌和杨益言合著的小说《红岩》正式出版,书中的故事让许多人热泪盈眶,而书中的主人公“江姐”的精神,更是触动到了无数读者的内心。在看到这部小说后,空政文工团中的阎肃、羊鸣、姜春阳、金砂这几个年轻人感慨颇深,他们决定为“江姐”创作一部同名歌剧,以此来表达对“江姐”原型——江竹筠烈士的追忆。

在阎肃创作完歌剧的文字初稿后,作曲的任务落到了羊鸣、姜春阳、金砂三人的身上。当时,统管音乐设计、主写“江姐”唱腔的羊鸣,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。与歌曲不同,歌剧的音乐不仅长达数个小时,还要让每个人的唱腔既要有独特性,又要有一以贯之的内核,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

为了完成创作,羊鸣等三位作曲家与阎肃不停地奔波,几乎走遍了“江姐”故乡的每一寸土地。在辛勤操劳了整整一年后,羊鸣四人终于完成了歌剧的音乐创作。谁料,当他们满心欢喜地把剧本提交到团里时,领导们却在一番探讨后,对他们严厉地说:“这个剧要重写,你们这一稿,一个音都不能留”当时,就连一向乐观开朗的羊鸣也没能忍住,留下了委屈的泪水。

一切需要推到重来,可是羊鸣几人的创作思路却几近“枯竭”。四人一合计,决定继续下乡采风。这次,他们的足迹遍布了四川、上海、浙江等地。川剧、清音、婺剧、沪剧……他们什么都学什么都用。一番采风过后,回到北京的羊鸣,再也抑制不住内心喷涌而出的创作灵感,提起笔来,一写就是几个小时。那些日子,四个人的精神紧绷到了极点,每天只睡三个小时。不过,这段艰苦而充实的时光,也是羊鸣最怀念的时光。

剧本的第二稿顺利通过了审核,但他仍然需要对每一段旋律、每一个音符“紧抓细改”,单单是《江姐》的主题曲《红梅赞》就曾八易其稿,先后修改了二十多次。连续几个月的苦战,让羊鸣得了失眠症,更让他患上了神经官能症,听到一点点细小的声音都会烦躁不安。

好在,呕心沥血的创作,最终迎来了回报。1964年9月,歌剧《江姐》在北京首演,获得了空前的反响。紧接着,《江姐》连续公演二十多场,场场爆满,观者如潮。而前来观看的毛主席等国家领导人,更是为《江姐》送上了潮水般的掌声。



2014年,恰逢羊鸣老师八十大寿,空政文工团为他举办了一场作品研讨会。会上,与羊鸣合作多年的老搭档阎肃,专门为他写了一首词:反映多彩生活,服务空军建设,讴歌美丽山河,旋律根深叶茂,韵味天空海阔,过程总堪回首,耕耘常有收获,五十多年过去,心肠依旧火热……这或许就是羊鸣风雨数十年的“音乐人生”的完美写照。


老骥伏枥、志在千里!羊鸣已退休多年,但他没有放下作曲,没有放下音乐,而是依然以一种积极、进取的态度,为中国的音乐创作发挥着自己的余热。他对空军、对人民、对祖国的深情,永远流淌在他的血脉中。祖国的蓝天上,英武的战机正在翱翔,美妙的旋律永远飘扬……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